|
|
![]() |

RISC-V,我国CPU架构的最优解
CPU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架构是芯片产业链和芯片生态的融合。然而,长期以来,占据世界芯片主要市场份额的CPU,只有X86和ARM两种架构。
www.eefocus.com/, Sept. 07, 2023 –
"这种情况大概会持续下"。因此,在9月1-3日召开的泰达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建议,有必要思考一下未来主流CPU架构发展的技术路线。在他看来,这几年国产CPU发展很快,现在国内市场上已经有六七种CPU架构并存,但这并非长久之计。
CPU架构具有很强的垄断性,而目前中国多种国产CPU架构并存,未来可能会造成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这种状况不加以改进,我国将缺乏在全球市场上与X86和ARM两家竞争的自主CPU架构,从而在主流CPU方面仍然可能受制于人。倪光南指出,"新型的开源精简指令的架构"RISC-V"架构,为我国掌握芯片产业发展主动权提供了机遇"。
那么,什么是"RISC-V"?它的优势是什么?目前应用情况又如何呢?还面临哪些挑战?
01RISC-V是什么?
RISC-V,中文名称是第五代精简指令集(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精简指令集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
所谓指令,顾名思义,就是给芯片下任务。处理器是一块芯片,而芯片并不会自己工作,需要有人告诉它该做什么操作。例如"告诉芯片下个操作做乘法",即一条指令,而一个芯片指令的合集就叫指令集。
指令集规定了二进制数的格式、寻址方式、操作类型等。与RISC-V架构类似的,是X86架构、ARM架构。
但与X86架构、ARM架构不同的是,RISC-V架构非常"年轻"。201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准备做一个CPU,不过Intel和ARM高昂的授权费用让他们望而却步,转头决定自己做一套开源的指令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RISC-V诞生。
作为较新的指令集,RISC-V的架构具备一定的优势。"有更先进的架构、有更广阔的应用、有更经济的成本、有更强的生命力"。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智能车技术中心芯片规划总监郭宇辉如是表示。
在他看来,更先进的架构,毋庸置疑就是RISC-V的指令集更精简,包袱也小,不像X86以及ARM公司发展了20、30年了,它整个包袱非常大;RISC-V对于设计低功耗也更加的优越;应用方面,要求模块化还有易定制,更适配物联网时代海量多应用的需求。
点击阅读更多